美媒认为,沃尔玛这一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号召的计划◆◆★■★◆,旨在帮助中国出口商在国内销售商品◆■★■■★,也是为了平衡此前要求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承担部分关税上调代价的做法。
另一边,美国零售商正面临不涨价的政治压力。沃尔玛首席执行官道格·麦克米伦5月15日警告称,沃尔玛无法承担贸易战的所有成本,将被迫提高产品售价。两天后,特朗普公开施压称关税成本必须由沃尔玛和中国承担。
3月11日,就沃尔玛要求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一事,中国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约谈沃尔玛■◆,了解有关情况。有专家指出◆◆,沃尔玛此举有违反商业合同的可能,将扰乱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5月21日,耐克宣布将开始提价以抵消美国关税带来的高昂成本;德国运动服装品牌彪马则调整供应链,削减中国直发美国货量◆★■★,但不排除涨价可能◆★;阿迪达斯4月29日声明称尚未最终决定对策★◆◆,但关税推高成本终将转嫁为涨价;塔吉特CEO布莱恩·康奈尔5月21日表示涨价是应对高关税的最后手段。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5月30日援引行业消息人士的话披露,面对美国国内自行消化关税成本的压力,沃尔玛、塔吉特、耐克、彪马和阿迪达斯等零售品牌现在正要求中国及东南亚供应商分摊大部分高额关税◆★★■,承担美国进口关税成本的50%至66%。
尽管沃尔玛等美国主要零售商曾同意承担全部关税成本★■◆★,但一些向沃尔玛◆★■、塔吉特、耐克■◆★★、彪马和阿迪达斯等公司供货的供应商消息人士称■■■★◆★,包括几家美国零售巨头在内的全球品牌,如今正推动中国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供应商承担大部分关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达成关税协议后的两周时间里◆■,特朗普政府不仅变本加厉扩大对华芯片限制,还放狠话撤销中国学生签证,种种行径严重破坏双方达成的共识★◆■■。
根据消息人士的说法,目前谈判仍在进行中,关税成本如何分摊的细节尚未确定。许多中国供应商表示难以承担如此高的成本分摊,一些零售商也在调整供应链,部分品牌已经表示将提高产品价格■★。
报道称,美国零售商与中国供应商就如何分摊关税成本已进行了数周的谈判◆★◆★,美国公司面临着国内巨大政治压力,要求他们自行消化关税以保持价格稳定。
消息人士强调■■,谈判仍在进行,具体如何分摊关税成本尚未最终确定,双方仍在持续沟通,试图在这个艰难时期找到解决方案■★★■◆★。
对于上述消息■★■★★■,沃尔玛、塔吉特、耐克、彪马和阿迪达斯均未立即回应《南华早报》的置评请求。
5月12日,中美贸易代表在瑞士日内瓦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在90天内大幅降低关税,将税率下调115%。
5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法新社记者提问,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与中国的贸易谈判有点停滞■■★■■,并暗示可能需要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参与■◆◆。中方对此如何看待★■?外交部能否介绍贸易谈判的最新进展■■◆?中方是否仍有信心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浙江省一家文具制造商的消息人士告诉《南华早报》,他们一直在与沃尔玛等美国零售商讨论关税休战之后的应急预案。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在特朗普的关税高压下,沃尔玛等美国零售巨头一度要求中方承担关税成本,在遭中方约谈后■■,方才通知中国供应商恢复发货★◆,并同意美方承担全部关税成本。
对此,林剑表示■★■◆★★:中方已多次阐明了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具体问题建议已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询问★■。
《南华早报》4月29日称,沃尔玛已通知部分中国供应商恢复发货。据报道,宁波一家文具和办公用品出口商收到沃尔玛关于恢复对美正常发货的通知。该公司表示★★,新关税的成本将由美方买家承担。
这名消息人士表示,他们最多可以承担约30%的额外关税成本,但绝无可能承担50%或以上的关税。该制造商目前尚未与沃尔玛达成协议。
外界预测,如果中美未能在8月12日前达成协议,关税税率可能重新飙升至三位数水平。
一家从中国和东南亚采购并销售至美欧的服装供应商的高管说:我们大多数向大型零售商和品牌出口的服装供应商客户,都被要求承担当前关税的50%至66%■★◆。
《南华早报》注意到■■★◆★,一些中国供应商希望通过出口转内销对冲关税影响,但由于国内外市场产品规格和种类存在差异,这么做并非易事。一名分析人士举例说◆◆★,在美国市场出售的裤子长度往往比国内的长,美国热销的烤箱手套★★★、圣诞贺卡等产品■◆★,国内消费需求也不大★★◆。
4月24日◆■★★,沃尔玛中国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为积极响应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号召★◆★★■,沃尔玛为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开设绿色通道,简化准入流程■★■、加快审批效率◆◆★★★■,助力相关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
根据沃尔玛之前与这家文具制造商达成的协议,沃尔玛将承担8月前的全部关税成本,但沃尔玛尚未下达8月后的订单★◆◆★。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18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沃尔玛将自行消化部分关税,但他也承认■★,一部分加征关税的成本最终会落到消费者头上。
但一些中国供应商表示★■■◆◆■,他们难以承担当前被要求分摊的额外成本★★★■◆■,尤其是在中美倘若未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